海外資金回台 會計師:關鍵在本金、所得怎麼分

不可抗力原因致逾期繳納稅捐 免徵滯納金
2018-11-20
五年內未作農業使用 受贈農地須繳贈與稅
2018-11-21
顯示全部

海外資金回台 會計師:關鍵在本金、所得怎麼分

美中貿易戰加上全球反避稅風潮等多重因素,不少台商計畫讓海外資金回台,而財政部目前正研擬專法,如有實質投資可享稅負優惠。會計師對此表示,台商真正關心的重點在於「本金」或「利得」如何區分,也將是後續關注重點。

為吸引海外資金回台,財金部會目前正研擬「海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」專法,希望導引匯回資金投入5+2產業創新、長照、前瞻等實質投資,並在第一年給予10%優惠稅率,第二年給予12%。

勤業眾信稅務部營運長林宜信對此表示,海外資金回台不見得是所得,也有可能是本金,許多台商關注的關鍵問題在於,財政部未來如何界定兩者差別,以及資金回台後,是否需要提具更多繁雜書件。

林宜信認為,提供租稅上的優惠,將資金導引進實質投資當然很好,但是在稽徵程序以及所得認定上,必須要讓台商清楚明白。她指出,許多台商不是不願意繳稅,而是希望辦法要清楚、簡便。

勤業眾信會計師林淑怡則表示,其實台商大多期待能夠有租稅特赦,由於國際打擊避稅力道越來越強,如果把資金匯回台灣,透過一次性課稅讓資金浮上檯面,某種程度上成為「官方認證」的合法資金,台商反而放心。

從台商角度而言,勤業眾信稅務部執行副總陳文孝則提醒,短期內租稅特赦的確是關注重點,但只要是特赦總有落日的時候,台商應重新檢視整體投資架構及營運交易流程,從更長遠的角度來審慎改變。

來源:引自107.11.20 經濟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