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徵稅收如何運用?蔡英文總統元旦「經濟紅利分享」談話,引爆全台大論戰。總統府資政陳博志表示,稅收超徵,政府有多餘的歲計賸餘,既不需要「還稅於民」,也沒有必要「還債」,台灣最欠缺的是對新創產業的投資,多餘的386億元歲計賸餘,應該用來協助新創產業發展。
至於政府該協助哪些新創產業,陳博志舉例如生物科技、人工智慧(AI)等。陳博志解釋,不需要「還稅於民」,因為台灣不欠消費力道,民眾也不缺這個錢,不需要「還稅於民」刺激消費;至於沒有必要「還債」,因為「還債」可能導致原本預期的經濟擴張效果緊縮,或者打折扣。
總統拋出過去兩年經濟有成長,稅收超出預期,經濟紅利將優先讓收入較少民眾分享,一時之間,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般,超徵稅收該怎麼花?各言爾志。八天後,政院終於出面踩煞車,「經濟紅利方案」將從長計議;計畫以386億元歲計賸餘用於促進經濟發展;照顧弱勢、扶老攜幼;防禦非洲豬瘟。
陳博志指出,過去政府財政困難,現在稅收超徵,好不容易有了「多餘的一筆錢」,就如同一個家庭,有了多餘的收入後,可以花掉,但長遠之計,則應將「這筆得來不易的錢」用來投資。
陳博志強調,台灣最欠缺的就是投資,尤其是對新創產業的投資,就是比其他主要國家少。「投資新創產業可以帶來三大效益」,陳博志說,一是可以提升國家在國際間的競爭力,二是可以提供新的工作機會,三是新創產業可以提供更高的薪資水準,可以解決台灣長期薪資停滯問題。
至於政府該如何投資新創產業,陳博志提出三種管道,一是政府直接投資新創產業,可以透過國發基金、國家級投資公司台杉創投這兩個現有機制,直接投資新創產業。二是政府可以透過購買新創公司的股票,參與投資,分擔風險,也是一種獎勵,賺的錢還可以分享利潤。
三是政府可以投資新創產業所需要的公共財,也就是當某種新創產業需要某種公共財時,政府就投資。
來源:引自 108.3.13 經濟日報